- 阮素梅;邵恬恬;
基于2010—2023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使用深度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其促进作用在新质生产力不同维度、不同省份和不同城市发展特征等方面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技术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驱动力。融资效率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鼓励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建议。
2024年06期 v.27 3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谢帮生;李淑娟;董丙瑞;汪虹雨;
以2013—2022年中国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银行ESG表现和企业ESG表现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ESG一致性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协同效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银企ESG一致性通过信任与信息协同效应、风险与管理协同效应发挥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银企协同效应对银行贷款依赖度高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中东部地区的企业更有效。基于此,提出加强银企ESG战略协作、健全ESG信息披露标准和评级机制、提升银行和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等建议,以促进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06期 v.27 5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谢国富;林丽梅;何秀玲;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行为—情境理论,构建大学生绿色消费意向与行为响应及其情境调节效应的理论模型,利用福建省6所高校的1 240份大学生问卷获取数据,实证分析大学生绿色消费意向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及绿色消费情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绿色消费成本分担意向、方式采纳意向和绿色倡导意向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转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消费激励政策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转化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绿色标识制度执行对大学生环保消费和节能消费行为转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绿色消费便利条件对大学生环保消费、节能消费和循环消费行为转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据此提出,要降低绿色消费成本、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教育、完善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健全绿色产品标准执行制度、加强绿色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以推动大学生绿色消费意向到行为的转化。
2024年06期 v.27 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陈茂群;郑桂凤;
选取2022年厦门马拉松赛会的参与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构建一般调节焦点测验量表和探索性购买行为量表,实证分析调节焦点对消费者探索性购买行为的影响,以及参与者性别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促进焦点和预防焦点对消费者探索性购买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者性别在促进焦点和预防焦点对消费者探索性购买行为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应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健全营销策略、完善产品决策等,以激发消费者的探索性购买行为,推进参与性运动赛会的发展。
2024年06期 v.27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