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济洲;
党建引领乡村“三治融合”既要遵循现代性的发展规范,也要立足传统性的乡土文化。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植根乡土文化之中,展现出乡村治理中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矛盾,即乡村自治所呈现的“自利—爱众”状态与法治、德治的矛盾,乡村德治所呈现的“传统—现代”状态与法治、自治的矛盾,乡村法治所呈现的“礼化—法化”状态与自治、德治的矛盾。党建引领乡村“三治融合”既需要遵循现代化治理的规范,又需要植根中国大地,汲取乡土社会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三治融合”的领导者,要在乡村治理中提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实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是党建引领乡村“三治融合”的发展愿景。
2025年04期 v.28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古鹏;刘义强;
党建引领在推进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意义重大。以河南省韦庄村为例,提出“主体—资源—结构”分析框架,对党建引领村级治理实践的内在逻辑进行历时性分析。研究发现:国家的资源下乡为资源短缺型村庄提供了发展契机,村庄在对接政府资源下乡的过程中,依托上级政策与资源供给,以治理主体整合、治理资源整合与治理结构整合为路径实现村庄自身的全方位整合。整合式引领的运行机理为:在结构维度,依托“党的领导在场”,通过党的政治势能为各治理主体参与治理提供互动空间,形成政治与社会、制度与生活、权力与权利的互构,实现治理主体的治能增量;在过程维度,依靠党建的介入,村庄治理场域中“行政治理—社会治理”的二元张力得以纾解,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均衡生长;在空间维度,借助党建的耦合动员,改变村治主体单一无序、散落化的惯性依赖,打造一个治理主体能动、参与过程有序的行动生态。
2025年04期 v.28 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芳;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作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体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精神向度。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当前,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面临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乡村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化冲击、农民审美需求提升与乡村低效供给的矛盾等现实困境。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在文化、道德、审美三重维度上下功夫,筑牢文化认同场域,系牢道德精神纽带,提升审美素养。
2025年04期 v.28 3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