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研究

  • 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领导权的理论探源和实践探索

    林贤明;林晓丹;

    文化领导权不仅关乎国家的文化发展方向,而且涉及政权稳定、民族认同及意识形态安全。文化领导权融合了领导权和文化双重含义,需要对领导权和文化的内涵分别进行梳理,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化领导权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领导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关于文化领导权的基本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高度重视文化领导权建设,确保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强大动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2024年06期 v.2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乡村振兴研究

  • 乡村人居环境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基于“同一健康”理论的分析

    周为;蒋济蔚;

    基于201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立足“同一健康”理论的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3个维度审视和界定乡村人居环境的内涵,创新设计乡村人居环境系统分析框架和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乡村人居环境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并借助核密度三维图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研究发现:乡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现代化整体均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乡村人居环境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但勉强协调区域依然占较大比重。据此,提出推进区域均衡发展、践行“同一健康”行动、提高农民参与意愿和参与度、构建多主体协调机制等对策,以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06期 v.27 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尺度影响的差异——基于正规信贷约束的调节效应分析

    杨朝钦;施生旭;

    基于CHFS 2013年和CHFS 2015年数据,采用PSM-DID模型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尺度的影响,并考察正规信贷约束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以及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尺度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正规信贷约束在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中具有负向的调节效应;农地确权的劳动力转移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中,农地确权对水稻种植文化地区组、劳务输出优势地区组和高收入家庭组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小麦种植文化地区组、劳务输入优势地区组和低收入家庭组的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则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应进一步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村信贷服务体系和激活农村土地市场活力等,以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土地城镇化均衡发展。

    2024年06期 v.27 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价值蕴含、实践探索及深化路径

    温映雪;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的重大改革实践。“山要怎么分”阐明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先决条件,“树要怎么砍”蕴含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望,“钱从哪里来”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单家独户怎么办”指明林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福建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和排头兵。20多年来,福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山要怎么分”工作;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解决“树要怎么砍”问题;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揭开“钱从哪里来”疑虑;走林业现代化道路,回应“单家独户怎么办”困惑。新时代新征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拓宽产权制度改革新思路;完善林业碳汇交易机制,探索森林价值实现新通道;贯彻森林分类经营理念,推行林木经营管理新模式;培育多元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林业生产服务新体系。

    2024年06期 v.27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经济管理研究

  • 数字普惠金融对长三角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阮素梅;邵恬恬;

    基于2010—2023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使用深度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其促进作用在新质生产力不同维度、不同省份和不同城市发展特征等方面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技术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驱动力。融资效率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鼓励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建议。

    2024年06期 v.27 3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银企ESG一致性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银企协同效应视角

    谢帮生;李淑娟;董丙瑞;汪虹雨;

    以2013—2022年中国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银行ESG表现和企业ESG表现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ESG一致性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协同效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银企ESG一致性通过信任与信息协同效应、风险与管理协同效应发挥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银企协同效应对银行贷款依赖度高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中东部地区的企业更有效。基于此,提出加强银企ESG战略协作、健全ESG信息披露标准和评级机制、提升银行和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等建议,以促进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06期 v.27 5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大学生绿色消费意向到行为的转化——基于绿色消费情境的调节作用分析

    谢国富;林丽梅;何秀玲;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行为—情境理论,构建大学生绿色消费意向与行为响应及其情境调节效应的理论模型,利用福建省6所高校的1 240份大学生问卷获取数据,实证分析大学生绿色消费意向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及绿色消费情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绿色消费成本分担意向、方式采纳意向和绿色倡导意向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转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消费激励政策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转化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绿色标识制度执行对大学生环保消费和节能消费行为转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绿色消费便利条件对大学生环保消费、节能消费和循环消费行为转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据此提出,要降低绿色消费成本、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教育、完善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健全绿色产品标准执行制度、加强绿色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以推动大学生绿色消费意向到行为的转化。

    2024年06期 v.27 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调节焦点对消费者探索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基于参与者性别的调节作用分析

    陈茂群;郑桂凤;

    选取2022年厦门马拉松赛会的参与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构建一般调节焦点测验量表和探索性购买行为量表,实证分析调节焦点对消费者探索性购买行为的影响,以及参与者性别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促进焦点和预防焦点对消费者探索性购买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者性别在促进焦点和预防焦点对消费者探索性购买行为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应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健全营销策略、完善产品决策等,以激发消费者的探索性购买行为,推进参与性运动赛会的发展。

    2024年06期 v.27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旅游管理研究

  • 区域旅游发展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

    王凯;蔡妙钰;

    基于2011—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改进后的熵值法、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湖南省旅游发展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湖南省旅游发展水平和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总体态势向好,但空间差异显著,其中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优势尤为突出;湖南省旅游发展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呈现出“长株潭城市群>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大湘南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但耦合协调等级处于中低水平;投资水平、政府调控能力和城市发展水平对湖南省旅游发展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均具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依次增强,而科技创新能力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具有抑制作用。据此,提出深化区域合作、兼顾质量效益和坚持绿色赋能等建议,以助推区域旅游发展与包容性绿色增长耦合协调共进。

    2024年06期 v.27 8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法学研究

  • 合法性标准检视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的完善

    陶弈成;张可思;马旭东;

    合法性标准检视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面临制度体系设置失衡、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不佳、激励机制有待加强等问题。鉴于此,应立足环境法典,回归合法性标准,并从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建构企业环境信用从宽激励机制着手,探索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的完善路径。

    2024年06期 v.27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网络空间中数据流通与利用的问题检视及规制进路

    许茂恒;

    数据流通与利用存在权责分配机制缺位、安全与效率二元价值冲突、数据孤岛、监管缺位等问题。域外立法经验提供借鉴,欧盟通过GDPR法案来保障个人数据安全,日本适用刑罚以保障数据的合规流通和利用,澳大利亚通过完善数据泄露通知义务以加强数据治理。在规制数据的过程中,须实现规范性法律制度和网络空间代码的有机统一,让二者共同发挥数据治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数据流通权责分配机制、统筹安全与效率二元价值、打破数据孤岛、坚持以竞争为主基调的政策导向等建议,以建立健康有序的数据规则环境。

    2024年06期 v.27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