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乡村振兴研究

  • 重大疫情冲击下的农户生计风险及应对策略——基于福建山区的个案调查

    陈水光;苏时鹏;

    采用质性研究法,立足于农户可持续生计问题,以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指导,将农户生计风险归纳为生计资本风险、生计策略风险和生计结果风险,分析重大疫情冲击对农户生计风险的作用机制,并结合福建山区的个案调查进行探讨。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在宏观层面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中观层面上健全非正规风险应急机制,在微观层面上寻求多样化的生计策略,以更好地应对重大疫情冲击带来的农户生计风险。

    2020年04期 v.2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政策扩散分析——基于多地特色小镇案例的考察

    毕鸿昌;

    特色小镇实现了生态、生产与生活的融合,作为一种具备可借鉴性与可扩散性的发展范式,对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与探索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政策扩散理论,分析特色小镇政策扩散的可行性,引证多省成功的特色小镇案例,概括其发展模式和经验,为进一步规范特色小镇政策扩散,中央政府应该引导地方政府规避扩散风险,地方政府需要重视政策本地化,加强政策评估,减少不当政策扩散损耗。

    2020年04期 v.23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移动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基于福建、河南、四川的农户调研数据

    杨思宇;李萌;李羿枝;谢昌凡;

    基于福建、河南、四川的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双栏模型从支付意愿和支付额度的角度分析移动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整体较好,移动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影响显著,移动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影响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均显著。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农村网络使用环境,加强互联网的使用以转变政府环境治理方式,从而引导农户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2020年04期 v.23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化研究

  • 全媒体场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识变、应变、求变

    温志嵩;

    在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出传播方式的全程革新、宣传载体的全息融合、宣传主体的全员联动、培育效果的全效实现等诸多新变化,但多元传播主体削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力、算法推送模式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力、新兴社交媒体消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导力。全媒体场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创新全媒体的宣传内容和形式、规范全媒体的运行管理、构建媒体宣传共同体等,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2020年04期 v.23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环境下参政党话语权的构建

    宋春丽;

    以新媒体环境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构成参政党话语权的要件因素,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下参政党话语权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提升参政党话语权,应以科学的政治准则为导向,以加强话语互动、话语特色、话语安全为主要建设方向。

    2020年04期 v.23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产权理论视角下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优化路径

    谢伟杰;陈少晖;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主要经历了放权让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阶段。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方面存在产权主体虚置、所有权主体目标偏离、非国有产权受歧视等缺陷。应以马克思产权理论为指导,从确保国有企业主体地位、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公司内外治理机制和引入竞争中立政策等方面探寻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优化路径。

    2020年04期 v.23 36-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

  • 新发展理念下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综合评价

    黄敦平;范鸿儒;李宗泽;

    选取18个指标构建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的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研究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呈现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且东、中、西三大地区呈梯度式分布特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相对较高,广东、上海优势明显,全国排名前10位的省份有8个位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省际经济发展质量差距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将我国各省份划分为经济发展质量较高、一般、较差三类地区,并提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政策建议。

    2020年04期 v.23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储蓄的差异性影响——基于CFPS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实证分析

    张斌昌;兰可雄;林丽琼;

    基于CFPS 2016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5的数据,运用OLS模型和2SLS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储蓄影响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收入层次差异。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储蓄的影响整体上呈负相关,从数字金融发展与家庭储蓄之间的弹性关系来看,数字金融发展每提高1%,则家庭储蓄降低1.501%;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收入层次差异。据此,提出加强数字金融的宣传教育、推进数字金融的队伍建设和健全金融行业的协会制度等对策,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

    2020年04期 v.23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时间压力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淘宝直播情境的视角

    翁文静;黄梦岚;汤德聪;许安心;

    在S-O-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可调节的中介模型,并探讨感知愉悦、感知有用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假设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时间压力对冲动性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时间压力对感知愉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愉悦对冲动性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感知愉悦在时间压力和冲动性购买意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感知有用性在时间压力和感知愉悦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即感知有用性越高,时间压力对感知愉悦的促进作用越强。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增强时间压力因素的作用,积极触发消费者在观看淘宝直播中的感知愉悦情绪,提高服务水平并培养淘宝直播的忠诚型顾客,从而优化消费者在淘宝直播中的购物体验,进而提高淘宝直播的转化率。

    2020年04期 v.23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9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1 ]

公共管理

  • 就业可持续性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基于福建省农民工的调查数据

    赵清军;石蓉蓉;周毕芬;

    基于2017年福建省4个城市的农民工调查数据,从就业能力、就业收入、就业环境、就业稳定性和就业权益保障等5个维度测量农民工的就业可持续性,在对就业可持续性与农民工市民化进行交叉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和OLS模型对就业可持续性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及其群体差异进行计量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就业可持续性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显著,且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和户籍地差异。据此,提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农民工城市归属感、提升可持续就业能力以增加农民工市民化资本、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以加快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等建议,以促进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

    2020年04期 v.23 7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与育龄群体二孩生育意愿——基于CGSS 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

    孔泽宇;

    基于CGSS 2015数据,建立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对育龄群体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整体上显著影响育龄群体的二孩生育意愿,控制变量对育龄群体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对育龄群体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据此提出,应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以提升育龄群体的二孩生育意愿。

    2020年04期 v.23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自媒体的现状及监管对策

    林国栋;

    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造就了自媒体规模的爆炸性增长,对社会和民众生活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自媒体的运营主体是个人或小团体,打造的是私有品牌。他们擅长采用特定的手法吸引尽可能多的人关注,实现个人价值,或通过合适的流量变现方式而盈利。不同于官方媒体,自媒体往往缺乏责任感,对社会效益比较淡漠,内容生产不重视把关,发布或转载信息比较随意,失范现象相当普遍并对社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国家迫切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自媒体加以规范和约束,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者并予以重罚,以强大的威慑力制止和消除失范行为。

    2020年04期 v.23 94-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法律研究

  • 协同理论视域下野生动物法治保护的进路研究

    董储超;

    在协同理论的视角下,我国野生动物的法治保护存在立法理念交错不一、实体法运行困境重重、程序法精神彰显不足等问题。应当从促使立法理念全方位贯彻保护优先原则、达成实体法之间的目标协同、彰显公益诉讼制度价值等多个维度予以完善,以此强化法治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进而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发挥强大的助推作用。

    2020年04期 v.23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刑法介入问题研究

    贺晨霞;

    为了在促进金融创新与防控刑事风险中寻求平衡,刑法介入互联网金融应保持合理的限度:在立法方面,应以刑法的谦抑性为总体指导原则,让前置法与刑法形成有效的衔接机制,对金融犯罪的保护法益重新审视与调整;在司法方面,应以罪刑法定原则为总体制约机制,恪守二次违法性理念,采用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双重入罪标准,厘清金融创新与金融犯罪的界限。

    2020年04期 v.23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