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乡村振兴研究

  • 耕地调整方式、耕地流转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以广昌县白莲绿色生产为例

    王思博;李冬冬;

    基于2017年广昌县农户白莲绿色生产行为选择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有序Probit、倾向得分匹配等计量模型,分析耕地调整方式和耕地流转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耕地调整方式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影响显著。抓阄耕地调整方式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非抓阄耕地调整方式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不同耕地调整方式下耕地流转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影响的差异性显著。在抓阄耕地调整方式下,耕地流转、种植规模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调整周期则对其影响不显著;在非抓阄耕地调整方式下,调整周期、耕地流转、种植规模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创新耕地自治调整制度、健全耕地承包经营市场、推进绿色农业人才培养等对策,以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2020年03期 v.23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旅游发展、经济增长与贫困减缓——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唐小惠;甘畅;王梦晗;王凯;

    基于200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旅游发展、经济增长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经济增长与贫困减缓之间的长效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全国的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均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影响的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增长对贫困减缓影响的区域差异不显著,控制变量对贫困减缓影响的区域差异显著。据此,提出正视旅游减贫潜力以合理规避产业弊端,精准定位减贫重心以因地制宜实施帮扶,构建价值共同体以完善减贫外部条件等对策,以进一步推动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更高效地作用于贫困减缓。

    2020年03期 v.23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振兴的实践反思与路径选择

    谢延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发展的新动能。从历史溯源看,振兴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也是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及未来价值的挖掘与肯定;从实践反思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振兴面临着空心化、同质化、功利化等多重挑战;从价值引领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振兴需要以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基础,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需要不断增强乡村文化发展主体的创新意识,自觉担当起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使命。

    2020年03期 v.23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化研究

  • 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的内涵、意义与路径

    廖敏伶;罗玉辉;

    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千锤百炼的专业本领及防范风险的底线思维。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筑牢中华儿女思想基础的内在要求;是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凛凛风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的社会革命,破除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的科学指南;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的思想武器。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强化斗争意识、找准斗争方向、厚植斗争勇气、把握斗争规律、讲究斗争艺术、磨练斗争能力。

    2020年03期 v.23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农民教育实践对农村脱贫工作的启示——以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农民教育实践为例

    刘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毛泽东兴办农民教育,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易于被农民群众接受的方式展开教育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当地农民的革命热情,使农民群众更加坚定地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脱贫工作的决胜期,可借鉴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农民教育实践经验,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唤醒农民群众渴望脱离贫困生活的意愿,激发农民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进而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03期 v.23 34-3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

  • 参与城乡医保统筹对农业流动人口长期迁移意愿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

    卢素兰;

    基于CMDS 2016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参与城乡医保统筹对农业流动人口长期迁移意愿的影响及其组群差异。研究发现:参与城乡医保统筹对农业流动人口长期迁移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参与城乡医保统筹对农业流动人口长期迁移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受教育程度差异和区域差异。据此,提出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以稳步推进城乡医保统筹工作,制定针对性强的政策以引导农业流动人口合理就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以推进城乡医疗资源均等化,以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从而实现包容性经济持续增长。

    2020年03期 v.23 3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文化差异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影响

    朱耿灿;张宝英;

    采用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刻画空间溢出视角下文化差异与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文化差异的影响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逐步增强,表现为当文化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文化差异阻碍投资,并且这种阻碍作用有逐步加强的趋势;文化差异对不同投资动机具有明显不同的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在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投资应注重市场规模、产品差异化,但要避免一味寻求劳动力成本优势等对策,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0年03期 v.23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淘宝镇农户直销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建议——以淘宝镇尚卿乡为例

    吴林清;林榅荷;苏月婵;戴心怡;

    对影响尚卿乡农户直销模式选择的因素进行调研,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尚卿乡164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农户个体特征方面,性别、受教育程度、对农户直销有信心等变量负向影响农户直销模式的选择,参加过农户直销培训正向影响农户直销模式的选择。(2)农户家庭特征方面,家庭人口数显著负向影响农户采用直销模式,而家庭人均年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用直销模式。(3)在农户直销发展条件方面,已经通互联网、村有物流网点、家到乡镇时间均正向影响农户选择直销模式。(4)在政府扶持政策方面,政府宣传政策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用直销模式销售农产品。据此,从优化扶持政策、优化从业人员的素养、优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优化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管控等4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2020年03期 v.23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权分置”架构下我国农地流转模式及其比较分析

    孙小宇;郑逸芳;许佳贤;

    对我国典型农地流转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其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对收益分配方式和运作风险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农地流转的未来发展要因地制宜,以保障农户权益为根本,以完善配套措施和建设中介组织为重点,逐步降低农地流转风险、规范农地流转市场。

    2020年03期 v.23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旅游管理

  • 中国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环境效率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马月琴;甘畅;张淑文;王凯;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的熵值TOPSIS法、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分别对中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环境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二者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旅游创新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呈现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环境效率整体有待提高,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环境效率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且空间分异和集聚特征显著,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加大旅游创新投入力度以构建区域创新支撑体系,筑牢低碳旅游发展意识以构建区域协调治理机制,推动科技与产业相融合以增强创新成果效益转化,从而推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和低碳绿色发展。

    2020年03期 v.23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旅游利益主体间关系网络演化机制研究

    张琰飞;朱海英;

    基于勾良苗寨乡村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构建乡村旅游利益主体间关系网络演化的理论框架,从外部驱动、内部驱动和协同驱动等方面分析乡村旅游利益主体间关系网络演化的影响因素,将关系网络演化过程分为形成、扩张、稳定和重构等阶段,并从行为策略演化、关系特征演化和治理机制演化等层面分析关系网络演化机制。针对乡村旅游利益主体间关系网络演化面临的村支两委治理乏力、利益联结机制不足、旅游运营水平偏低和农户组织参与缺位等治理难题,应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治理环境、完善乡村旅游组织机制、创新乡村旅游运营机制、健全乡村旅游参与平台等,以推进乡村旅游利益主体间关系网络的优化发展。

    2020年03期 v.23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法律研究

  • 福建自贸区投资争端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

    陈丹艳;

    福建自贸区在投资争端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构建方面有一些创新实践,但仍存在不足。建议从两方面进行完善:(1)明确争端包括私人投资者间的投资争端和外国投资者与政府间的投资争端。(2)加大调解和仲裁在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对私人投资者间的投资争端,可以构建临时仲裁制度,提升调解的强制执行力;对投资者与政府间的投资争端,可以增加调解、仲裁的作用并构建争端预防机制。

    2020年03期 v.23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犯罪参与和构成要件:单一正犯体系的路径选择

    钱日彤;

    在晚近的犯罪参与理论中,区分制与单一制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淡化构成要件限制处罚范围作用的倾向,进而消解了构成要件的个别化和类型化机能。犯罪参与类型的设置本质上是对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解释,不同参与形式在规范和事实层面上具有实体一致性,确立整体评价和区别对待的判断思路有利于明确构成要件与犯罪参与体系之间的关系。从立法规定与司法现实考虑,相较于区分制与功能单一制,以形式单一制作为研究范式展开我国的共犯教义学理论研究显然是更为恰当的做法。

    2020年03期 v.23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