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万慧;张永凯;
基于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74个行政村、560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应用综合评分法,对甘肃省2018年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发现: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与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的相关性。分类研究表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区)主要集中在陇南山地区和高寒区,生态宜居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区)主要集中在陇中地区和陇东地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区)主要集中在陇中地区和陇南山地区。据此提出,应找准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及区域之间发展的差距,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提高乡村振兴总体发展水平。
2020年06期 v.2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林月;范昕玥;吴仪;金红;祁新华;
基于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相关数据,以周宁县作为典型案例,运用SST指数、A-F双界线法测度周宁县的返贫风险,并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研究周宁县的返贫风险特征和发生机制。研究发现:周宁县整体返贫发生率较低,但在单维和多维上都具有较高的返贫风险,呈现多维返贫风险发生率较高、强度较大、深度较浅的特征;周宁县返贫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资本限制、金融资本缺乏、物质资本弱化、社会资本有限和人力资本薄弱,其核心影响因素为人力资本中的受教育程度和金融资本中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据此,提出发展特色生计、实施精准帮扶等对策,以帮助脱贫户有效规避返贫风险,进而推进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
2020年06期 v.23 11-1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林萍萍;于炜杰;何宛蓉;刘飞翔;
以晋江市76个村(社区)为样本,研究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研究发现,晋江市当前的人居环境存在公共服务不落地、村民主体对村庄发展关注度低、乡村发展美学创意不足、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注重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创新管护机制、落实公共服务,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人才共建,注重特色取胜、避免千篇一律的优化路径,以期更好地促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2020年06期 v.23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杨天宇;梁俊;
构建包含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三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将产业结构变迁、投资率、劳动力市场扭曲和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并利用数值实验方法估算上述因素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下滑是造成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主要原因,而产业结构变迁仅仅在2013年后对经济增长有微弱的减速作用。因此,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的全要素生产率减速。为了稳增长,我国需要有重点地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劳动力跨部门自由流动,以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确保经济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2020年06期 v.23 37-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何如海;赵敏;余玉娟;谭兴坤;
基于合肥市2009—2018年的相关数据,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SR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9—2018年合肥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合肥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级由基本可持续转变为较好可持续;从子系统来看,压力系统曲线整体呈现出小幅度下降的趋势,状态系统曲线和响应系统曲线则整体呈现出波动式增长的趋势,且状态系统曲线上升趋势较响应系统曲线更为显著;合肥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压力系统障碍度曲线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状态系统障碍度曲线和响应系统障碍度曲线则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合肥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为人均受教育年限、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化肥施用强度、地均基础设施投入、森林覆盖率。据此提出,应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优化土地利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以改善城市环境,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以提高耕地质量,从而推进合肥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发展。
2020年06期 v.23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胡玉浪;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初步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信用治理政策体系,这对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促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法律制度供给缺位、社会信用治理政策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不足等问题。必须坚持平时与战时、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信用治理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社会信用治理政策法律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高社会信用治理成效。
2020年06期 v.23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陈梅英;谢晓佳;郑桂榕;
基于福建省茶叶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政府规制和合作组织治理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无合作组织治理时,政府规制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合作组织治理时,政府规制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不显著;合作组织监督在政府规制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互补作用;合作组织培训在政府规制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中发挥替代作用。据此提出,应进一步推广农资购买卡以完善支持体系、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以提高监督水平、推广有机肥施用技术以推进绿色生产等,从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2020年06期 v.23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周晓洁;王晓慧;
基于CLASS 2016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情况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存在群体差异、社会网络在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升老年人的互联网操作能力等,以增强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0年06期 v.23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姜春云;
基于CGSS 2015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就业质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以及社会态度在就业质量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之间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就业质量的不同维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的差异性,以及就业质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的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就业质量整体上显著正向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业质量的不同维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差异显著,社会态度是就业质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的重要中介变量,就业质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的代际差异显著。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健全劳动权利保护机制、强化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和实现市民化。
2020年06期 v.23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翁艺青;李洁;黄森慰;
基于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角色定位和社会信任对农户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以及社会信任在角色定位对农户环境治理意愿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角色定位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环境治理意愿,人际信任、制度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环境治理意愿,人际信任在角色定位对农户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控制变量对农户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强化农村社会信任、提高农户文化水平,以增强农户环境治理意愿,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2020年06期 v.23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