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顿主体意识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特征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in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Holden Caulfield
阮倩;
摘要(Abstract):
20世纪50年代初是西方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的开始,也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这2种相互对立的文化风格共存共融的时期。《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为第一人称叙述者,其察事观物的视角以及自我颠覆的叙述模式同时体现了他主体意识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特征。霍尔顿这种矛盾而多重的意识状态正是美国50年代初矛盾而多重的社会文化风格的现代隐喻。
关键词(KeyWords):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自我颠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阮倩;
Email:
DOI: 10.13322/j.cnki.fjsk.2014.02.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冯俊.后现代主义哲学演讲录[M].陈喜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7,448-460.
- [2]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3-24,146-161.
- [3]HASSAN I.The postmodern turn:essays in postmodern theory and culture[M].OHIO: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7:88.
- [4]申丹.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0.
- [5]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周晓波,译.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13-84,170-197,283-310.
- [6]戴维·罗宾逊.尼采与后现代主义[M].程炼,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6-56,116.
- [7]马文·克拉克.福柯的迷宫[M].朱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02.
- [8]汪民安.福柯的界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3.
- [9]夏光.后结构主义思潮与后现代社会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3.